台灣精英國際搜救協會山難搜救任務

Jul 11.2021 | 救災援助

台南76歲葉姓退休教授,上月30日前往玉井斗六山區採芒果失蹤,家屬心急報案,警消連日展開搜索,卻始終找不到人,直到本月(11)日上午被本會長期贊助支持的台灣精英搜救協會帶領搜救犬一同尋獲,雖然最後傳來的是不幸的消息,但至少給家屬一個交代。

另外與大家分享,在山上迷路怎麼辦?

《迷路的時候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

#台灣精英國際搜救協會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贊助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在山上迷路怎麼辦

《迷路時有幾個重點必須注意:》

1.STOP原則

Stop:先停下來,慌亂找路跡只會使人離原來的路越來越遠,而增加救難隊的搜索範圍。一旦意識到自己迷路了,就應先立即停止前進。救難隊通常會先沿著步道搜索,只要一發現迷途就立即停止前進,被成功救援的機會就相當地高。

Think:思考整個過程,有沒有機會回到原路,機率高不高,若有任何遲疑就放棄找路,轉而考慮長期抗戰。

Observe:觀察周遭環境,哪裡是安全的,有什麼自然物是可用;如果要紮營,在大樹下會提供好的遮蔽及安全感,樹葉上的露水也可以讓人補充水分,若具備對野生植物的知識,也會對求生有利,但如果沒有經驗,不要嘗試去抓獵物來吃。

Plan:計畫長期待援,須有「超過10天」的心理準備來分配糧食飲水,並做好保暖及防水。一般而言,只要不缺水、不失溫,即使沒食物,人都可以活超過10天以上。

2.不要在通報後又任意移動,停留在原地通常是最佳方法

在通報搜救後,因為搜救隊員已經掌座標定位;所以不要再自己走到其他地方去,會增加搜救的難度和時間。

3.不要下切溪谷

很多登山者迷路時會因為想要補充水分,或是認為找到溪流沿著走就能找到村落,選擇下切溪谷。然而台灣的山林地勢陡峭,而且許多乾涸的溪溝路徑難以辨識,在下切過程容易發生墜崖摔落意外造成受傷,或是往下走之後發現沒路卻回不來。如果最後在溪流附近受困,水聲也容易讓救難隊的聲音、自已的求救聲都難以被聽見,所以不建議下切溪谷。如果有體力,想要獲得訊號和更容易被看到,往上走到稜線會比往下走更好。

4.讓自己放大,以利被發現

利用燈光、哨子、在環境中做各種人為記號如疊石頭、在樹枝上綁東西、留下紙條等,可以讓自己的足跡被「放大」,進而被搜救隊所發現和掌握足跡行蹤。

3⃣3⃣3⃣

5.待援333原則

333原則就是失溫、缺水、缺食物不能超過的時間,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 失溫不超過3小時

• 缺水不超過3天

• 不吃東西不超過3周

如無法在短時間內脫困、需要長時間等待救援到來的情況,那就必須做好保暖措施,保暖比飲水和食物都還要重要,可以透過身上的背包、防水套、求生毯等各種裝備來加強保暖,避免失溫。

6.保持冷靜,維持求生意志

在發現自己在山區迷途後,通常第一時間的反應是「驚慌」。當人驚慌時,腎上腺素分泌,很容易就加快腳步;不過如果「跑起來」,反而容易讓人陷入更糟的處境,因為在驚慌中通常會判斷失準,更加偏離原本路徑外,也同時更難記得自己曾經過的地方,增加搜救範圍和難度。但這樣的驚慌是自然反應,能做的只有盡可能減少驚慌的時間與程度。

最有幫助的做法,就是立即停下腳步深呼吸,直到心跳與思緒都慢下來。這時才能仔細回想,怎麼做才能回到迷途前的位置或是如何通報和待援,評估各種可能的做法及其可能結果,決定並執行最佳做法。2位迷路過的受訪者也都異口同聲表示,「雖然很難,但一定要盡可能保持冷靜,不然就很容易做錯決定,甚至摔倒受傷」。

文章摘自台灣安全保護協會「我在山上迷路了怎麼辦?被救者、搜救員的「登山迷路指南」

原文連結 https://www.protection.org.tw/news3_detail/125.htm